一段香港電影的傳奇 ——當年“邵氏”與“嘉禾”銀海爭霸,兩大掌門人邵逸夫和鄒文懷淵源極深,卻又勢同水火,卅五載機關算盡下來,輸贏成敗只是一時氣數。旁觀者自以為清,十幾年前眼見邵氏停產,便認定鄒文懷打敗了邵逸夫。孰料風水輪流、時過境遷,如今竟輪到嘉禾輝煌不再,屢遭打擊之余,甚至一度停止制片業務。反觀一直待機而動的邵氏卻雄心又起,意圖重霸江湖,不僅正修建超大規模影視城,并且預定大量拍片計劃。如此看來,到底誰負誰勝出,至今仍是未知之數既然難卜,不如回顧。邵氏vs嘉禾,銀海爭霸,浮沉隨浪,只作談資罷1970年,那是一個春天,年過六旬的邵老六正因最近的幾件事而心情大好:方逸華初入邵氏執掌采購部,頗有業績,知道給公司省錢,不枉為紅顏知己,怎能不令他大感安慰?十幾年的老對手“國泰”終于停止制片業務,從此邵氏便可獨霸香江影壇,怎能不令他志得意滿?又聽聞遠走臺灣的邵氏叛將李翰祥組建的“國聯” 影業如今運營艱難,關門大吉不過是一兩年間事,回想這廝昔日帶走公司半數精英致令邵氏損失慘重的“惡行”,怎能不令他痛快解恨?不過,高興歸高興,煩心事兒也有。這方面邵逸夫最在意的是制片經理鄒文懷與自己的意見不合。事情起因是他認定當時剛剛興起的電視將會成為日后潮流,所以決定削減一半的拍片計劃,將資金投入電視業,而鄒文懷則從電影角度對這一舉措表示強烈反對。影視視頻制作——若是旁人持此異議,邵逸夫大可不必理會,但鄒文懷卻是公司地位僅次于他與三哥邵仁枚的抗鼎重臣,難免有所顧忌,必須要好好安撫才對。誰知邵老六還未來得及有所表示,便驚聞噩耗:鄒文懷居然也步李翰祥的后塵,宣布脫離邵氏,企業宣傳片制作自立門戶去了!上世紀50年代前期,鄒文懷初入公司做宣傳部經理時,邵氏還是老二邵椚說母缸庸 荊 狹 垡莘蚧乖諛涎缶吩骸?958年,邵老六回港將邵氏父子改組為兄弟公司,并提拔鄒文懷做制片經理,決意在影壇大展拳腳。他對小鄒極為信任,授予先斬后奏大權,而鄒文懷確實也不負重托,十二年間惡斗國泰、請回凌波,拍黃梅調、搞武俠片,可謂身經百戰,屢立奇功,堪稱邵氏第一能臣。——正因如此,鄒文懷的“出走”才令邵逸夫大動肝火,他以為“意見不合”只是鄒文懷離開的導火索,根本原因還是鄒早有自立為王的“狼子野心”事到如今,何冠昌、蔡永昌、趙耀俊、梁楓等一班猛將追隨鄒文懷而去,邵氏雖然損失慘重,所幸邵老六倒還能承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他去吧,大不了我招兵買馬,從頭再來。但,鄒文懷接下來的行為卻真正激怒了邵老板,一場賓主終成陌路仇家!對于志存高遠的鄒文懷而言,他雖然倍受邵逸夫重用,甚至時常行使老板權力,可惜說到底不過“打工仔”一名,所以離開邵氏是遲早的事。不過,縱然鄒文懷存了另起爐灶的心思,如若沒有十足的把握、全面的準備,亦絕不敢貿然行事。比如這次自組嘉禾影業,交通局交通市場規范管理半年總結,鄒文懷早在還未脫離邵氏之際,便已暗中籌劃妥當,新公司資金不僅取得泰國和臺灣方面的支持,影片發行亦可透過邵氏的老對頭國泰發行到海外(國泰盡管停止制片業務,卻依然是擁有一家電影發行及遍布東南亞院線的娛樂大企業)。另外,鄒文懷還秘密與日本片方達成協議,計劃聯合拍攝《獨臂刀大戰盲俠》,希望藉此打響嘉禾征戰影壇的第一炮。——為了能搞成這部極具商業噱頭的 “中日大戰”,鄒文懷撬走了主演《獨臂刀》的邵氏頭牌男星王羽,并避過禁制令,將《獨臂刀大戰盲俠》安排在臺灣拍攝饒是鄒文懷自以為做得隱秘,但事隔不久便被邵逸夫得知,隨即引起當年轟動一時影壇糾紛。須知《獨臂刀》不僅開啟了經久不衰的華語武俠電影新浪潮,亦是香港首部票房破百萬的賣座猛片,更是邵氏的金漆招牌。1969年,王羽再次演繹的《獨臂刀王》,票房同樣鼎盛,廣受歡迎。所幸鄒文懷、何冠昌早就抱了艱苦創業的準備,縱然初期慘淡經營,卻仍能沉著應對,積極尋求機會,務求步步為營、每炮必響只可惜,嘉禾先期推出的《天龍八將》、《刀不留人》兩部武打片盡管皆有近百萬票房(當時香港電影若收百萬左右便是賣座,張徹“百萬導演”之譽即由此而來),但依然難敵實力雄厚的邵氏出品。邵氏的《新獨臂刀》仍由原作導演張徹執導,男主角則換上了新人姜大衛;嘉禾的《獨臂拳王》則由以《獨臂刀》成名的王羽自導自演,故事大同小異,只是由刀變拳。1971年,兩部影片先后上映,結果《新獨臂刀》的票房為150萬,《獨臂拳王》只收100萬,相比之下,嘉禾自然甘拜下風。而在當時,業內人士多半不看好鄒文懷,以為嘉禾能維持下去已是萬幸,若想抗衡邵氏根本是癡人說夢。事實上,即便鄒文懷本人開始亦未敢存此念頭通常情況下,挑戰與機遇是并存的,只看當事人如何解決和把握了。1970年,在美國影界發展的李小龍接受香港媒體采訪時,透露如果劇本、片酬合適的話,他愿意回香港發展。消息傳開,多家香港電影公司對李小龍發出邀請,但當他提出影片投資不得低于六十萬以保證制作水準的前提條件時,卻又令不少小公司望而止步,真正有意合作的其實只有邵氏和嘉禾兩家。而李小龍原本對財雄勢大的邵氏最有興趣,盡管邵逸夫開出的條件并不優厚(不但每部片酬僅有2000美金,還要簽長期合約,與邵氏旗下的那些明星藝員并無區別),但他仍舊表示只要邵氏寄來劇本及相關資料,合作事宜盡可再作商量既然邵氏與李小龍談崩,鄒文懷便得了機會,本來他已派羅維之妻劉亮華作為嘉禾特使去美國拉攏已婚的前邵氏“武俠皇后”鄭佩佩加盟,雖然游說不成,卻正好乘機當面拜訪李小龍。——面對首位越洋過海的港臺制片商的熱情相邀,李小龍怎能不足感誠意?加之嘉禾給他的片酬是每部7500元美金,并盡量滿足他提出的其他要求,李小龍終于口頭答應為嘉禾開拍兩部電影1971年7月,李小龍赴泰國全景拍攝了嘉禾投資的功夫片《唐山大兄》,三個月后影片上映,創下香港本埠有史以來最高票房紀錄,引發香港及整個東南亞地區的轟動效應,李小龍在銀幕上展現的打斗場面,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功夫片,動作前所未有的激烈精彩,令觀眾如癡如醉。翌年3月的《精武門》將李小龍的功夫魅力與極度渲染的民族情緒結合在一起,使得影片大獲成功,僅在香港本地便狂收近450萬港幣,破了《唐山大兄》(320萬)保持的本埠票房,甚至打開日本、歐美等國際市場,而嘉禾亦憑借這兩部空前賣座的影片賺了個缽滿盆盈,公司實力突飛猛進待至1972年,李小龍與鄒文懷合股創辦“協和”影業,公司首部作品(亦是唯一作品)即為他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片中,李小龍全面展示了自創的“截拳道”格斗技藝,同時在前半段融入喜劇風格,結尾打死對手時又有惺惺相惜英雄武德,較之前兩部更顯成熟氣度,也更容易受到觀眾歡迎?!睹妄堖^江》于1972 年12月30日上映,香港觀眾對它的興趣甚至超過了歡度元旦佳節,爭相涌入影院一睹龍之風采,影片票房最終達到驚人的530萬,直令鄒文懷笑得合不攏嘴。而那邊廂,邵逸夫卻自生悶氣,他沒想到李小龍能夠取得如此輝煌成就,其實錯失良將倒也罷了,真正讓他懊惱之處還是讓仇家嘉禾撿了大便宜眼見嘉禾及李小龍氣勢如虹,邵逸夫不得不尋求應對之策。恰巧此時邵氏叛將李翰祥經營臺灣電影公司失敗后悄悄回港發展,邵老六深知這黑老李目前雖然落魄,但拍絕世好片的本事尚在,正可用他來對付嘉禾。為此邵逸夫不計前嫌,重將李翰祥招之旗下,而李大導演果然不負厚望,重回邵氏的頭炮《大軍閥》票房雖不及李小龍的《精武門》,卻同樣廣受歡迎。再者,李翰祥亦憑借《大軍閥》成為風月笑片鼻祖,僅72、73兩年,便拍了《風月奇譚》、《一樂也》、《風流韻事》、《北地胭脂》等五部電影,香港票房合計近1500萬,較之李小龍的那三部電影總收入近1300萬,當真是以量取勝1973年7月20日,正值壯年的李小龍在女明星丁佩家中離奇猝死,當時他為嘉禾拍攝的《死亡游戲》僅完成了幾場打斗部分;為美國華納拍攝的《龍爭虎斗》年底在港上映,票房亦被邵氏導演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輕易超過。——沒了李小龍的嘉禾影業似乎前途暗淡,邵氏則因競爭對手的身陷困境暗松了口氣,以為嘉禾至少短期內不會再對他們構成威脅??上聦嵡∏∠喾矗钚↓埵攀纼H一年,嘉禾便再次風生水起,至于原因,居然仍是邵逸夫未能慧眼識人,將又一位“票房巨星”拱手讓給鄒文懷!說到這位投奔嘉禾的影星非為旁人,乃是邵氏旗下大名鼎鼎的“冷面笑匠”許冠文。他原本是邵氏無線《雙星報喜》電視節目主持人,后來蒙李翰祥提拔主演《大軍閥》,一舉成名,接下來的《一樂也》、《聲色犬馬》,李導、許演,票房、口碑皆強,許冠文亦因此穩坐香江第一諧星的交椅。1973年,素來有意向身兼編、企業宣傳片制作導、演的創作型電影人發展的許冠文將親自編寫的劇本《鬼馬雙星》交到邵逸夫手上,希望和邵氏合資拍片平分利潤,但一向獨裁的邵逸夫豈能容許屬下提出如此 “非分”條件,當即以劇本太差為由斷然拒絕。該片針對香港市民的普遍好賭心理,以本土粵語俚言編織笑料,既揣摩觀眾口味,又兼具諷刺批判意識,自然深受歡迎?!豆眈R雙星》本埠票房最終竟達到625萬,超過李小龍影片及邵氏的《七十二家房客》!至1981年,許冠文為嘉禾制作了《天才與白癡》、《半斤八兩》、《賣身契》、《摩登保鏢》等五部作品,全部奪得當年度票房冠軍,其中《鬼馬雙星》、《半斤八兩》和《摩登保鏢》還先后創下三次香港開埠以來最賣座電影紀錄,同時打入日本、加拿大等國電影市場,若論風頭之勁,當年無人能及。同時許氏喜劇更成功令茍延殘喘的粵語片重新煥發生機,并為嘉禾日后稱雄香港影壇奠定了堅實基礎(三)“金”“龍”加盟興嘉禾進軍國際各顯威現在看來,縱然邵逸夫聞知許冠文的《鬼馬雙星》創下空前票房紀錄后,一度后悔莫及,更被影界同仁嘲笑為“捉到鹿卻不懂脫角”,但如若細究他頻頻失策的原由,其實與邵氏歷來奉行的大片場制度大有關聯。原來該公司不僅要求演員及導演簽一年至數年的“包身約”,期間不能到外面接戲,而且對員工的工資水平有所限制,創作及拍攝權亦主要集中在邵逸夫等少數高層手中。——如此種種,的確很難網羅或留住李小龍、許冠文這些需要平等獨立的天王巨星相比之下,鄒文懷則施行獨立制片制度,他將與演員的雇傭關系改成合作關系,電影利潤亦與演員分帳。更有甚者,嘉禾還建立了衛星公司承包制,資助有票房保證的電影人公司拍片,李小龍的“協和”、許冠文的“許氏”,日后洪金寶的“寶禾”、成龍的“威禾”,皆是嘉禾的衛星公司。他們在擁有決策權的同時,并享有很大程度的創作自由,但劇本、財政預算及拍攝進度仍受母公司的監督。這樣一來,自然網羅了大批票房紅星及優秀電影創作人,至80年代初期,嘉禾影業發展迅速,公司實力儼然已可與邵氏并肩其實在70年代中期,嘉禾雖有許氏兄弟的鬼馬喜劇屢創票房紀錄,但公司制作的其他影片卻反響平平。反觀邵氏可謂人才濟濟,票房佳作無數:李翰祥的風月笑片,張徹、劉家良的南派功夫片,楚原、唐佳的古龍武俠片,桂治洪的偏詭邪殺片;加之姜大衛、狄龍、傅聲、陳觀泰等一眾當紅明星皆是賣座保證,較之嘉禾只有許冠文一枝獨秀,自然更具超強實力的大公司風范所幸鄒文懷的高明用人政策很快發生效力,從邵氏過檔嘉禾的吳宇森在執導《鐵漢柔情》、《少林門》等功夫片票房失利后,緊隨許氏兄弟,轉攻鬼馬喜劇,《發錢寒》、《大煞星與小妹頭》、《錢作怪》先后榮登當年度香港十大賣座影片之列。——不過,不依靠昂貴的器材變身攝影達人,若說真正令嘉禾迅速躋身國際知名電影公司,并對其日后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卻是洪金寶與成龍這對師兄弟早在李小龍時期,洪金寶與成龍便開始為嘉禾打工,只不過當年兩人還僅是替身武師。洪金寶成名較早,1974年已是圈內小有名氣的武術指導,同時亦致力于幕前演出。1977年,洪金寶自導自演了嘉禾投資的民初功夫片《三德和尚與春米六》,一舉成為香港功夫喜劇潮流的代表人物。之后的《贊先生與找錢華》、《林世榮》、金庸鮮為人知的第三者經歷《雜家小子》同樣深受歡迎。至于成龍,雖然在1976年吳宇森的《少林門》中便是嘉禾力捧新人,可惜表現差強人意,未受公司重視。同年轉到名導演羅維的公司,拍了《少林木人巷》、《風雨雙流星》等功夫武俠片,票房反響依舊平平。待到1978年,吳思遠向羅維借成龍拍袁和平導執導的《蛇形刁手》及《醉拳》,由于該片靈活巧妙的雜耍功夫,簡直就是為成龍量身訂做,加之形象諧趣討巧,自然受到觀眾熱烈歡迎,當時便被譽為繼李小龍之后又一功夫巨星!嘉禾深知成龍前途無量,立即重新邀他加盟,不僅許諾創作享有自主權,甚至贈送公司股份,成龍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