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聽這么一個名字似乎有點太嚇人了,為了吸引人們居然用了革命這個詞,似乎小影視就夠拼了啊。紀錄片一部6—8分鐘的形象片只需投入5萬—20萬元左右,比較百萬的廣告片制作投入要節省許多經費,且播出費亦比硬性廣告片便宜許多。廣告片一種視聽雙重藝術,一則成功的的電視廣告,首先是在視覺形象上給人以強烈的刺激,才能使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運用夸張的形象刺激消費者的感官,以達到激發其淺層的物質需求和深層的精神需求的目的。形象片運用現在時或過去時的電視紀實手法,對企業的整體形象,如發展歷程、企業管理、技術實力等各個方面,給予集中而深入的展示。其實,今天的影視制作行業正在悄然進行一場價格革命,宣傳制作模式和市場,已經與五年前大不相同,許多傳統的制作人,仍然不能適應新的游戲規則。或者是反應相對緩慢,對新的形象片的制作環境了解不夠,以至于他們最終會被行業市場淘汰。
那么,形象片的制作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
我們可以首先來看看自己以前的傳統文化形象片大致的形式和市場經濟環境。在5-10年前,甚至能夠更加久遠一些,形象片制作過程往往是通過一個企業比較研究高端的商務物流服務活動形式。一般會請專業的影視公司團隊來做,有點社會關系的,會直接找到電視臺的內部管理人員需要進行學習制作,這樣讓他們提供更加有面子,而且對于傳統思想意識里面,電視臺的人員是非常重要專業的。形象片也一般以15分鐘以上到半個小時為居多,比如像某政府行政機關,一部形象片要20分鐘以上,將工作以及業績方方面面都說了遍,整個一部視頻流水賬。不過由于這種教學形式倒也省心,被業內人士稱之為行活,基本不動腦筋,非常簡單。
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互聯網經濟的逐步形成,許多行業已經被互聯網徹底洗禮,自由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反映,許多形象片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力求實現最大化,傳達宣傳主張的價值。因此,首先是形象片的革命形式,形象片的載體不再是傳統的電視,不再是 cd,而是互聯網的屏幕,是手機。在信息A的時代,快餐經濟生動地反映出,視頻對人們的影響不再是主觀的推動,而是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因此,許多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新時代,對于廣告時長的接受限制是6分鐘。稍后,規則可能會被重寫,也許3分鐘。
這種新的格式,數字影視時代也開始了,許多影視制作公司沒有想到,以前的十萬臺仿真設備將會被賣得一文不值。隨著一代又一代更清晰、更輕便的相機,以及后期編輯從線性剪輯轉向非線性剪輯剪輯,進入市場的門檻已經大大降低,許多人蜂擁而至,投身于電影和電視制作。
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促銷片的價格已經變成了兩個極端,高端越來越走向高端,大制作越來越走向大制作,不斷刷新更高的投資配額。在規模的最低端,有更少的肉和更多的狼,形象片的制作風格是簡單的,長度更短,價格是透明的,以前的十萬部電影,現在可能是成千上萬的公司匆忙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