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懂年度巨片星際穿越必看的15部科幻片 11月12日,影迷萬眾期待的《星際穿越》將在我國公映。這一回,廣受推崇的神級導演克里斯托佛.諾蘭將目光瞄準了人類文明的未來和廣袤的宇宙,謳歌了一段奔向天外坐標尋找全人類生機的無畏探險。一方面,影片形同一部紀實科教電影,所有細節都有據可依,毫無激光槍和外星人入侵的花哨,另一方面,劇本基于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的時空穿梭理論,對于地外空間的想象極盡天馬行空,牽涉黑洞、蟲洞、廣義相對論、萬有引力等形形色色的理論,延伸出無盡時空中的無盡可能。當然,諾蘭雖牛,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接受采訪時,他透露有五部(《2001太空漫游》《異形》《第三類接觸》《太空先鋒》《超時空接觸》)太空電影對自己創作《星際穿越》產生過影響。望眼欲穿的影迷們假如適當補習一下經典的太空電影,對欣賞和理解《星際穿越》,應該是大有裨益的。為此,我們選出15部最具代表性的太空電影,而曾經啟發過諾蘭的那五部作品也正包含其中。(文/方聿南)《2001太空漫游》(1968) 400萬年前,一塊神秘黑石啟發猿人的智慧大幅度躍進;公元2001年,黑石又指引人類升入太空,通過蟲洞進入宇宙深處,與智慧生命做進一步的接觸。片中的飛船和太空特效至今仍令人信服而震撼有加,它們更像是紀錄片中栩栩如生的現實影像,而不是虛構故事中的電影特技,在古典樂章的伴奏下,影像被烘托至超凡脫俗的境界。片中的情節和人物都被弱化,不以曲折跌宕的懸念來刺激情緒,追求的只是一種虛幻奇妙而回味無窮的體驗。結尾高度開放,將冥冥中主宰一切的智能生命化作虛無的留白,賦予觀眾巨大的思想沖擊力《人猿星球》(1968)改編自法國作家皮埃爾.布爾同名科幻小說,著名懸疑電視編劇羅德.瑟林操刀劇本,講述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故事:3955年,宇航員喬治.泰勒的飛船墜落在一個未知的星球,這里的人類臣服在類人猿的統治下,而猿類也和人類一樣有著等級制度。泰勒遭到猿類博士的百般迫害,借助兩名猿類科學家的幫助,他證明了人類的文明成果,并逃出人猿控制。當他行走在海灘上,突然看到了坍塌的自由女神像,原來飛船經過蟲洞來到了2000年后的地球。上世紀60年代,冷戰的陰云籠罩西方國家,片中影射人類通過核戰爭摧毀了自己,與冷戰思潮不謀而合,因而具有難以言喻的震撼效果。驚世駭俗的世界設定,“換位思考”的故事情節,晴天霹靂又意味深長的結局,給人以無窮遐想和反思,令全球刮起一陣人猿風,并一直持續到今年翻拍的《猩球黎明》《飛向太空》(1972)影片改編自波蘭科幻小說家萊姆的同名原著,宇航員克里斯前往索拉里斯星球的航天站調查事故,駐守那里的三名科學家之一已自殺身亡,其余兩人也都魂不守舍,而克里斯很快也產生精神幻覺,甚至遇到了已死去了十年的妻子。最后他發現,原來索拉里斯星上的大洋竟是具有意識的智慧生命,公司宣傳片拍攝航天站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大洋掃描了來訪者的大腦皮層后制造出的實驗品。相比常規的太空電影,本片的太空旅行不僅表現人類對宇宙疆域的開拓,更有對自身潛意識的深入探索。神秘莫測的大洋恰如一面鏡子,照出了人類內心的種種幻象,影片也重申了人以自身丈量萬物的習慣性和局限性。事實上,塔可夫斯基對此片并不滿意,他認為全片的主題在于內心,那層科幻的外衣完全是全無必要的。這種說法不能算吹毛求疵,然而,盡管《飛向太空》不是塔可夫斯基最好的電影,卻仍是太空電影中最深邃肅穆,最觸及靈魂的杰作之一。2002年美國導演索德伯格翻拍此片,成就不如原版《星球大戰》(1977)《星球大戰》可說是生逢其時,70年代占據好萊塢的仍是粗糲的現實主義風,為數不多的科幻電影多走悲觀厭世和恐懼反思路線。盧卡斯書寫了一個神話與英雄的傳奇故事,橫空出世,讓觀眾在如癡如醉中,與充滿憤怒和頹廢的70年代訣別,好萊塢從此跨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新紀元。時至今日審視這個故事,依然令人興奮不已,邪惡殘暴的銀河帝國,年輕無畏的勇士游俠,身懷絕技的長者,勇敢美艷的公主,舉止逗趣的機器仆從,形態各異的外星怪獸,呼嘯的飛船,恢弘的死星,各色視覺特效層出不窮。210F4鏡頭的使用體會《星球大戰》啟發了好萊塢,讓他們發掘了新時代大制作的秘密公式,那就是奇觀式的視聽效果,青少年智力水平的劇情設置,配以美國傳統保守的主流價值觀,時至今日,這仍是絕大多數好萊塢巨片賴以吸金的固定搭配。《星球大戰》不僅深刻影響了后來拍攝的一系列科幻電影,而且對整個美國和世界流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難怪里根總統要用“星球大戰”為自己的戰略防御倡議命名《第三類接觸》(1977) 1977年,《第三類接觸》與《星球大戰》一齊掀起太空科幻片的熱潮。與后者不同的是,這部斯氏經典沒有五彩斑斕的太空激戰和奇形怪狀的超級武器,它以二戰后沸沸揚揚的UFO劫持事件為話題,牽出一段人類與外星人充滿和平與善意的邂逅。影片采取多線平行的結構,單身母親吉莉安的孩子被外星人所吸引,并在一個深夜被劫走;電工羅伊被飛碟發出的光線燒傷后,腦中回蕩奇怪的幻覺和神秘音符,并開始狂熱地尋找外星人;與此同時,一支法美聯合科學小組在世界各地尋找遺失的船只、飛機,并解讀出外星人留下的線索;他們最終匯集在外星人的指定地點,見證巨型飛船的降落。片中最標志性的也是這段高潮,科研人員與外星生命取得了溝通,采用的是宇宙共通的藝術形式——音樂。當外星飛船從小山背后緩緩洞現,時間仿佛凝固,每個人都抬頭仰望,場面猶如一種莊嚴的朝圣儀式。雙方的對話從生疏到熟練,最后共同演奏出一首氣勢不凡的交響樂,歷史性的一刻來臨,兩個文明之間激蕩出智慧的火花《星際旅行》(1978)曲速引擎,蟲洞理論,超光速旅行,都是現實中物理學的重要課題,但大多數人對這些名詞的了解,卻是源于《星際旅行》。進取號的船員便是通過壓縮時空,航行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不像它的那些續集,《星際旅行》電影首部曲最能繼承原版的探索精神。一團碩大無朋、無堅不摧的高能離子云,逐漸緊逼威脅地球的安全,進取者號的船員數次試探交鋒后,發現所要面對的竟是三百年前太空總署發射的航海家六號探測器。這一令人啞然失笑的真相,充滿了想象力與合理性,航海家六號被一個機械文明接收并改造后,重新送往地球,在歸程中,它積累了大量知識,進化出了自我意識,并迫切希望面見自己的創造者《異形》(1979)《異形》是一代觀影人集體的銀幕噩夢,其巨大的成功,在之后幾十年內催生出多部續集、前傳和外傳。但沒有一部能像首部曲,用單純的恐怖來俘獲觀眾,即使在3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令人手腳冰涼,掩面破膽,尖叫連連。70年代末正是冷戰高峰,處于核子陰影籠罩下的人們,被精神壓力壓得疲憊不堪,猶如群體幽閉恐懼癥患者。《異形》點中了當時觀眾的恐懼死穴。開篇鏡頭從浩瀚的宇宙空間,移到大量金屬墻壁和管線搭建出的狹長、空曠、陰冷的飛船內景,籠罩著一股孤寂、無助、壓抑的氣氛。羞羞的鐵拳刷新華語2D電影票房紀錄 曝幕后特輯,正像宣傳標語所說,在太空中,沒人能聽到你的尖叫。從頭至尾,這種絕望情緒一直彌漫在畫面中,通過外太空將幽閉空間恐懼癥千百倍放大。影片對成年異形神出鬼沒、始終難窺全貌的處理手法,為什么說全球變暖不是陰謀論,頗得《大白鯊》的精髓,增加了懸念效果。它向觀眾揭示,比起兇猛強大的異星怪獸的追獵,真正的恐懼來自不設防的內心,來自人性的軟弱,來自于孤獨處境下的絕望無助,來自于面對未知時的彷徨難安《太空先鋒》(1983)菲利普.考夫曼改編湯姆.沃爾夫所著的同名小說,運用大量模型布景和特殊效果,拍出這部規格恢弘的航空史詩《太空先鋒》。影片以上世紀50 60年代的美蘇冷戰為背景,集中描繪了第一批美國航天員的誕生歷程。故事主角均有真人做原型,經過層層考核選拔出的七名宇航員,在經過嚴苛的訓練后,相繼完成數次太空任務,成為舉國英雄,成功地使美國在與蘇聯的太空競賽中保持了領先地位。本片的看點并不在廣漠的宇宙,而表現一群雄心壯志的宇航員如何努力適應太空環境的訓練。沃爾夫為創作小說,曾花大量時間考證這七名主角宇航員的日常生活,所以高度忠于小說的電影亦可作為一部精準詳實的紀錄片來欣賞。劇組采用大量模型還原冷戰初期的各色飛行器,并穿插了不少紀錄片段,一切細節皆有據可依。片名直譯是《真材實料》(the right stuff),指飛行員互相認可的一種使男人無所畏懼的特質,公司宣傳片拍攝通過影片描述的航天之路,他們完整地詮釋了這份令人熱血沸騰的質地《星際之門》(1994)考古學家在埃及發現一具奇異的“星際之門”,軍方認為這是某種地外先進科技,于是派出一組小分隊進入考察,他們在另一邊遭遇了來自遙遠星系的生命,自稱為太陽神并以暴政統治遠古的埃及,在小分隊的領導下,被奴役的人民開始了抗爭。有趣的是,片中的故事背景,既可以視作對既定歷史常識的一種顛覆,公司宣傳片拍攝數千年前的古埃及被外星人統治,金字塔則是外星文明的產物等等;與此同時,天空高懸的三個月亮,似乎又在暗示主角其實是穿越到平行宇宙中的另一個地球,而星際之門是一種穿梭太空的便捷工具。模棱兩可的巧思給人驚艷之感,也值得回味咀嚼,反倒是日后的“破壞狂”導演艾默里奇,在動作戰爭方面表現得差強人意,大場面流于公式化的刻板。不論如何,影片開創了將考古、太空航行、時空穿梭相結合的科幻亞類型,之后派生出三部美劇和多部電視電影,熱播超過15年,搭建起龐大的世界觀,共同組成科幻迷津津樂道的“星門”文化《阿波羅十三號》(1995) 1970年4月,太空船阿波羅13號在登陸月球途中,一個氧氣罐爆炸導致船艙失去氧氣、動力和導向,三位宇航員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他們必須在僅剩的四天內重返地球。該片取材自真實事件,依據是當事人的回憶錄《與月球失之交臂》改編。該次登月飛行雖然失敗,但飛船的返回本身在美國太空探索史上卻具有深遠的意義。作為高度寫實的太空片,影片要在“完全劇透”的情況下營造出戲劇懸念,并避免航空術語的堆砌,以達到通俗大眾。《阿波羅13號》完成了上述挑戰,以精致的細節和克制的情緒,呈現了一場扣人心弦的太空歷險。為了追求影片的真實感,攝制組完全在休斯敦航空中心拍攝實景,并且將一部波音707改裝成航空飛機,用于演員體驗宇航員時的失重狀態。飾演宇航員之一弗洛爾的是兩屆影帝湯姆.漢克斯,開拍前他研究了任務錄音和大量文字資料,還惡補了物理學課程,出色的表演讓真正的弗洛爾也極為贊賞《超時空接觸》(1997)《超時空接觸》虛構了一次人類接觸地外文明的奇特經歷,雖耗資不菲,特效出眾,但絕非炫耀視聽效果的爆米花。影片充分運用各種富于象征性的畫面,表現出極高的科學素養。開篇氣勢恢宏的三分鐘長鏡頭模擬了無線電信號的旅程;按照外星人圖紙建造的交通工具,以及其航行的過程,是對人類受精孕育新生命的一種比喻。片中科學的成分遠大于幻想,即使幻想元素也都建立在現有科學認知的基礎上。每一處科學概念的闡述,不但細微而且合情合理,推動劇情無可替代。這很大程度要歸功于影片的小說原著者、已故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科學與宗教,哪個更接近世界的真相?如此嚴肅的議題,搬上銀幕極可能淪為沉悶的說教,更別提以結論服眾。然而本片不但找到了這兩個爭鋒相對的觀點之間的交集,更拍出了豐富的娛樂性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軌跡。朱迪福斯特飾演的女科學家,克服重重挫折一圓太空之夢,與“父親”重聚以及意味深長的演說,均令人難以忘懷《迷失太空》(1998)影片改編自60年代同名美劇,背景設定與《星際穿越》頗有相仿:公元22世紀,地球環境極度惡化,人口飛速膨脹,食物消耗殆盡。為拯救瀕臨毀滅的人類,宇航局計劃前往外星球上開發新家園,羅賓遜一家被選中擔任前鋒部隊的使命,而陰險狡猾的史密斯博士也混上了飛船,懷著強烈的報復心企圖進行破壞。影片耗資近億,特效十分出色,飛船遠征,外星地貌,異形蜘蛛,智能機器人,時空隧道,充滿驚險,恐怖,懸念,探秘,幽默與溫情,紀錄片河殤解說詞六。娛樂元素繽紛多彩,但劇作的拼貼上欠缺精心,有點像多集電視劇的雜拌,力圖面面俱到,新鮮熱鬧之余,也讓人抓不住重點,只是一堆刺激視覺的特效大雜燴,缺少一種啟發好奇的科學精神。直到后半段,父親為拯救家人墜入時間旋渦,和長大后的兒子相遇,二人在誤會和爭執中取得彼此的諒解,并攜手化解了危機,才展現出一絲新意。這段混雜時間錯位與親情救贖的情節也與《星際穿越》不無重疊,不妨期待諾蘭更技高一籌的處理吧《火星任務》(2000)這是一部大膽展望人類未來的硬科幻電影。202。